149. 吃货的日子简单又美好-《投喂一只家养攻》


    第(1/3)页

    戚绝原本感觉还好,但是吃东西这种事儿最容易互相影响,郝东在那里啃的香,最后他也馋了,也吃了不少。

    好在那一包分量十足,不然一会儿郝东就可以省点儿手脚,不用费那功夫弄纳仁了。

    所谓纳仁,其实就是一种宽面条。

    不过如果和汉族人的宽面条来比的话,那或许应该叫面带子。

    做起来不会太复杂,但是对于厨师白案的基本功考验还是很见颜色的。那团面揉的好不好,直接就会影响到成品是纳仁还是面疙瘩汤。

    郝东技术上没问题,但人总归折腾了这么多天,力气初时还够用,渐渐就有些力不从心。但面团又不能丢着,最后只能征用壮劳力,让戚绝来帮忙。

    揉面只要力气用到家就没问题,这点事戚绝自然可以胜任,不多久一个光滑劲道的大面团就出现在了桌子上。

    不过得到这样的面团也是有代价的,简易桌子吃不住戚绝用的力,桌腿都断了,只能临时找平整的大石头来垫着。

    戚绝揉面的时候,郝东在一旁煮马肉。

    因为是已经做好的成品,其实等于是下锅滚一下而已,目的是得到马肉汤。

    果然不出郝东所料,那肉酱的很透,即便下锅煮,味道也依然很鲜美。只不过就是白汤变红汤,这点比较有郝氏特色。

    反正对于郝东来说创新也是厨艺里重要的一环,怎么做其实无所谓,只要结果出来味道够鲜美,那就是好做法。

    戚绝揉好面团,饧了一会儿。郝东把马肉汤锅开小火煨着,把面团擀开成一大片。刷上油,覆上遮盖物以免面团发干,继续饧。

    醒面是个需要耐心的过程,开始做的时候太阳还在西边挂着,等面团准备妥当,太阳已经消失在地平线后头,只剩下了天边最后一点光芒。

    小面包的供电系统准备有外接插头,要拉电灯很方便。反正能人在给他们的行李里也准备好了一包灯泡,戚绝取出一个拉上,莫名野营的感觉就出来了。

    面终于饧好,郝东把马肉取出再切小,汤继续熬着;面碗里则提前先放好切好的洋葱丝。

    说来这里的饮食风俗,不要以为西域就全是花椒大料,这里吃的最多的其实是洋葱,什么里头都要放,连做馕都要放。

    可也许是和这里的水土有关,放了洋葱颗粒的本地食物确实味道十分醇厚正宗。

    现在郝东做纳仁,自然也要按照这里的习惯来。

    洋葱铺好碗底,他这才正式动手。

    之前擀好的面饼其实已经是薄薄的一层,用刀把它切成数条二指宽的条子。

    条子直接用手给按一下,把原本的厚度按的更薄一些。同时手指的印子也留在了面条上,等回头煮出来,就是天然的波浪纹,又实用又好看。

    面条子现在还不能下锅煮,因为还太厚。这时候就是最考验厨师技术的一步了,和拉面一样,这些面条子需要再被抻到正常的长度。

    一根面条少说也得要五十公分左右的长度,刚切出来的宽面条也就十多公分,怎么抻才能达到效果而不断,没个几年的功夫在里头,基本做不到。

    郝东在面案上撒上一层薄薄的干面粉,捏住面条两段,先拉出来一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