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并非不想活,但他知道,他唯有一死,才能在保全城中百姓的同时,又保全远在故乡的家人。 至于报君恩?不过是顺带而已。 周围人见状立马阻拦,却是站在刘振世面前的阎尔梅更快一步,拉住了刘振世持剑的胳膊。 “济民兄!何至于此?!” 刘振世双目发红,道:“阎用卿,你该明白,我唯有一死,别无他法!” 阎尔梅一听,就知道刘振世不是真的要死,而是担心连累了亲人。 他于是凑近了,低声道:“兄既有大才,又有救世济民之志,难道真甘心就这么一死了之? 若是担心亲友受累,不如回州衙静待我军入城,为济民兄安排假死。” 假死? 刘振世心中一动,看向旁边李国玺。 阎尔梅作势夺剑,却又假装夺不下来。 刘振世则叫道:“放开!本官唯有一死方可报答圣恩!” 李国玺见阎尔梅冲他疯狂打眼色,终于明悟什么,赶紧上前,一把夺过刘振世佩剑,扔在地上! “罢罢罢,既不让我死在此处,我便回州衙自尽!” 刘振世说着,让亲随将李国玺、阎尔梅等人拦住,他则快步下了城墙。 其实就是做个样子,好传出去,未必需要多真实——毕竟后面明廷的人很难来细究真伪。 所以,待刘振世离开后,李国玺便问:“阎先生,刘大帅可能保证后入城后不滥杀无辜,不骚扰百姓?” 阎尔梅一笑反问:“怎么,我崋部义军纪律森严、作风良好之名还没传到邓州吗?” “确实听到些传闻,只是不知真假。”李国玺不好意思地回了句,随即又问:“刘大帅取邓州后,可能帮俺们控制瘟疫?” <div class="contentadv"> “邓州既为崋部所有,百姓便是大帅子民,自然会尽力祛除瘟疫。” “好!俺这便献城!” 六月初七,崋部围邓州。 巡检李国玺献城归顺,大明知州刘振世于州衙“自尽”殉明··· 刘升进了州衙。 阎尔梅将刘振世引到面前,介绍道:“大帅,这位便是刘振世,字济民,江西武宁人,崇祯四年进士。” 刘振世见刘升最多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颇为惊讶,随即躬身揖礼,“草民刘焕拜见大帅!” “刘欢?”刘升一时疑惑。 刘振世道:“草民投入大帅麾下,便觉焕然新生,故改名刘焕。” 阎尔梅已经汇报了安排刘振世假死之事,刘升只是误听成“刘欢”,这才疑惑,此时却是听明白了。 于是将刘焕扶起,笑道:“这名字好,相信不仅是刘先生焕然先生,这天下也将在不久后焕然一新!” 讯风卫早就在邓州安插了谍探,因此刘升对刘焕(刘振世)本就有一定了解,知道此人称得上能吏,并且在军政两方面都做得不错。 崇祯年间,大明进士、举人普遍升官比较快,刘焕中进士十年,又有能力,却只是个知州,足见朝中无人、仕途不顺。 但此人应当是有情商、有眼光、知变通的,又有道德底线,否则不会以如此方式投效崋部,整体来讲算是不错的人才了。 再加上刘焕又是第一个投效的大明州官,虽是以假死改名的方式,但刘升依旧感到高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