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丰帝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官员出列批判无良粮商。 丰帝等几个人喷完,又开口道:“朕意在新南府建常平仓,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众爱卿自然是全部同意。 商人吃相太难看,将价格压得那么低,简直是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丰帝又道:“先时,各朝于工部设屯田司,掌管天下屯田之政令,然自先帝朝来,久已有名无实,各地军事区域进行屯田时,皆由各地长官主持。 今令,各军区屯田司独立于外,重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各军区及地方听令之。” 朝堂沉默一瞬,反对声渐起。 丰帝下此召是从新三府现状再三思量而做。 若不是不服从林冉之令,今年的粮食产量能更高。 他不管底下的官员如何斗,但是国之根本不能动摇。 林冉此人,确实于农之一事上有大天赋。 吏部尚书:“陛下,此事不妥。” 丰帝抬手示意剩下的人停下,“此事朕意已决。” 语罢甩袖离去。 沈国公恭送丰帝离开,想到万记送来的信,心里暗恨:当日真是被啄了眼,以为是个软柿子,没想到是一个硌牙的铁柿子! 林冉接到的消息要比圣旨来的早些,琢磨着信里的意思,丰帝这是给了屯田司大权了? 屯田司下属于工部,独立于当地军政之外,丰帝此意是让当地军政无条件听从的意思吧。 林冉琢磨了又琢磨,想来想去,应该是自己那些个打小报告的折子起了作用。 实在也不是她爱打小报告,谁让他们小动作不断呢。 在古代社会就是农业社会,你少长出一点粮食,就是在动摇国本。 美滋滋地将小纸条存放在空间里,着人去外面新开的粮铺买了冬小麦自己在库房里关了几天,美其名曰挑粮种。 再出来,找来沈闻玉:“沈大人,这些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冬小麦粮种,着人送与新西府,且将这两封信送去。” 两封信,一封是给章贺将军的,一封是给新西府的知府的。 等她的东西送达,丰帝的诏令各地区应该都收到了。 “另外,明日我要回北疆,棉花开始采收了,我得回去看看。”林冉交待着后面的事情,“往后天气越发冷了,除了在水库夯土之人,其余人全部开挖靠近河岸的这一片,等冬日了再去开挖后面的沙瓤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