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打造古代的缝纫机-《掌家小农女》


    第(2/3)页

    “有伯伯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明日事不宜迟我得出去一次。”沈安安知道宁知府办事比较稳妥,而且有了他这个官方的人在做支持,事情就好办多了。

    宁知府点了点头说道:“那好,咱们分头行动,我让人出去找能工巧匠,你这边也找一找可用的人,咱们争取早日将你说的那个机器弄出来。”

    沈安安回到客房后,就在苦苦思索着缝纫机的构造原理和要怎样画,才能画出一个比较具体,又能让那些师傅们,一眼看到就能明白的构造图来。

    缝纫机其实是八九十年代的家庭产物。现在的服装厂,为了追求高效率,一般都是电机流水线了。

    沈安安记忆中的缝纫机是妈妈的嫁妆,那台老缝纫机一直摆放在妈妈房里十分重要的位置。沈安安小时候的衣裳经常都是妈妈的衣服改小了给她穿的,有的则是上街买了布料回来做。因此她们家的缝纫机几乎整天都不休息。

    即使在吃饭都经常听到缝纫机踩踏板嗡嗡嗡的声音。但是自从服装市场化后,大家就在也不用自己在家做衣服了。

    因为街上卖的衣服,比你上街买回来的布料加上做衣服的工费,便宜一大半,又省事又省力,关键款式新颖布料还舒适,那谁还会在家苦哈哈的用缝纫机自己做衣服。

    一开始缝纫机都是舶来品,从国外购回了机器后,国人才慢慢的研究,最后搞清楚原理后,才有了我们自己的缝纫机。

    其实缝纫机的原理,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只要弄清楚了原理,一切就可以顺利成章。缝纫机的构造实际上是曲柄连杆联动的组合。最为关键的过程就是,由缝纫机的脚踏板驱动曲轴带动大轮旋转,再经过大轮上的皮带,带动了机头的主曲轴的旋转。主轴短连着两个上下运动的铁杆,主轴部分的曲轴带动了车杆驱动摇杆,缝纫之人将手里的布料,协调着脚下的脚踏板,一起运动,就能完成真正的缝纫工作。

    这些道理沈安安都懂,关键是在这个工业不发达,根本没有精细工业的古代,怎么样才能制作出现代化的机器,这个才是最大的问题。

    在吃完饭的时候,难得宁沐非也在场,宁知府便将沈安安的构思给说了出来。

    宁夫人听了后,觉得沈安安的想法很好,宁沐非则没有反对,也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