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第208章 魏征的所见所闻-《贞观无太子》
            
            
            
                
    第(3/3)页
    而且好些人的言语中甚至直言不讳的表达着想死后葬入勇山。
    这就让他很好奇了。
    这几天的接触,他已经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
    比如食堂。
    所有人都在食堂就餐。
    其实就餐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异族人竟然比汉人更讲规矩。
    队伍井然有序,哪怕是老人孩子都老老实实的排队。
    再就是做工。
    不管是在做什么的人,都是十分的卖力,没看到一个偷奸耍滑的。
    最后,便是自信。
    这种自信是最让魏征无法理解的。
    你说,一群都被别人堵上门差点儿屠城了的家伙,咋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
    就算好些缺胳膊少腿的家伙,那也是一脸的骄傲。
    一开始魏征担心触及到别人的伤疤,都不敢轻易的提及胳膊腿儿的事儿,谁知人家却是大大咧咧的拿着自己的缺胳膊断腿打趣。
    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态度,让魏征疑惑不已。
    最终,他将目标盯向了勇山,因为这些人只要提及勇山,都是一脸的神往。
    当然,哪怕魏征上了勇山也找不到答案。
    他不能理解的东西其实在李承乾看来很简单,两个字就能解释一切,希望。
    只有大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才会如此。
    而这份希望,正是大家一次又一次冲破难关争取回来的。
    魏征没有参与过,怎会了解?
    从勇山下来的时候,魏征问道:“你们几个小子,不打算回去了?”
    “回去?”房遗爱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道,“干嘛要回去,魏公,你看到我这勋章没?”说着,房遗爱还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魏征看过去,说道:“老夫倒是见大家都有这东西,上面都是各自的名字,还以为是身份名牌,怎么?有何讲究?”
    “这可不是什么身份名牌!”房遗爱当即说道,“这叫同济勋章,是我们同舟共济的见证,以后都不会再有了,这是绝版!佩戴这勋章,我们见了殿下都不用行礼!”
    魏征一愣,这他倒是不知道:“取下来给老夫看看。”
    “这可不行!”一听这话,房遗爱当即用手捂在了自己胸口上,若是长得再清秀些,活脱脱一副被人侵犯了的黄花大姑娘的模样,“命能给,这个都不能给,这是我们的荣耀,这是我们同舟共济的见证!”
    他这话倒是把魏征听呆住了,有这么重要么?再看看其他人,其他人瞬间也是这个反应,生怕魏征动手抢一样。
    看到这一幕,魏征好像懂了,李承乾在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至于说这种思想是什么,他一时间想不明白,但这种思想却是让大家紧紧的抱成了团。
    当下,他又试探性地问道:“真不回去?老夫可告诉你们,此番陛下赏赐可是很丰厚的,就连李安仁都因此加官进爵了,你们回去后,陛下的赏赐可想而知。”
    “左右不过是特进出身。”房遗爱说道,“那算什么,魏公,小子如今也是百夫长了,这可是小子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都是凭本事挣来的,不比那香多了?
    殿下有句话没说错,惦记着家里的那点儿东西算啥好汉?真正的好汉都是自己去拼,自己去挣!不久的将来,小子何不能因功封爵?”
    魏征又看向了其他人,李景仁当即说道:“魏公莫要看我,我也不回去,房老二都能当个百夫长,我能比他差哪里去?”
    “你小子欠揍是不!房老二是你喊的?得喊我官职,明不明白。”房遗爱立马还击道。
    李景仁那个憋屈啊,当下拱手道:“百夫长教训得是。”
    没办法,入了军,行军法!
    哪怕是少年军也是如此。
    魏征看着这一幕,感慨万千,昔日里在长安的那些纨绔子弟,到了这里,好像都成才了。
    想到这里,他有些后悔没让自家的那小子也来了。
    他家情况比较特殊,长子还小,今年十岁不到,次子还没影儿,也就没跟着掺和。
    再说了,就他的为人,掺和不掺和李二也怀疑不到他的头上。
    “弄了我把我家那小子也送来,你们几个当兄长的,得照顾着点儿。”魏征留下这么一句话,也就离开了。
    别的不说,这地方绝对是一个成才的地方。
    虽然条件差了些,但别人能坚持下来,他相信自家那小子也行。
    有些时候啊,亲身体会一番未必就比不上书本上的知识。
    房遗爱等人一脸蒙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什么情况啊这是?
    魏叔玉那可是老魏家的嫡长子,也送来?
    几人面面相觑,便也不再多言,急忙跟了上去。
    魏征则在前面打量着入目的一切。
    日月山很穷,相比长安而言,这都不能用穷来形容了。
    但日月山又很富有,他们的自信和骄傲都是洋溢在脸上的,这种精气神儿,满大唐都找不到几个。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魏征流连忘返。
    他喜欢这里,毫不掩饰的喜欢。
    就这种氛围,这种状态,比待在富饶无比的长安城都舒服!
    可一旦想到长安城,魏征就头疼。
    此番回去,他还不知道要在朝堂上和多少人交锋,说是舌战群儒也不为过。
    毕竟,知晓了李承乾的用意,他是真想促成和亲一事儿。
    可没有亲身来过这里的人,怎能明白李承乾和亲的深意?
    /91/91421/31237851.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