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再开科举-《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2/3)页

    以上殿试,崇祯亲自主持,没有按照规矩,坐一个时辰就走,也没有天黑抢卷,还亲自为士子掌灯,还为殿试考生备了御宴,可见崇祯对这次科举恩科期盼之心是多么的迫切。

    他收到了他的成果,当堂有十几考生感动的哭晕在大殿,所有考生为表示对皇上的忠心,那一个个都要抹脖子上吊的表示。要不是赵兴压着,还真就会闹出人命来,

    当然,制科的那些工匠是不必殿试的,这事就交给徐光启和赵兴了。

    而最让赵兴惊艳到掉了下巴的是制科状元,竟然是宫守一。因为他的贡献,竟然是燧发枪。

    当时取代黄道周做了恩科制科副主考的徐光启,欢喜的直接进宫,见到崇祯先喊了一嗓子:“大明军队无敌天下不远啦。”

    赵兴将徐光启挤到一边跟着一嗓子:“大明,将在未来无饥馑啦。”

    这两嗓子,弄得崇祯一激灵一激灵的。

    他没有关心徐光启的状元之作,而是直接抢过来赵兴手中榜眼的作品。榜眼的作品很简单,就是一个犁铧,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就这么个小小的东西,到底怎么就可以让大明无饥馑。

    他不明白,赵兴明白啊,因为这是一个后世二十世纪才有的东西。为此赵兴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怀揣利刃,和这个叫范除化的榜眼谈论了一番毛姓诗词,这是穿越人的识别密码。当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对牛弹琴之后,说了番农具的革新问题,让这个榜眼怀疑眼前的这个座师,是不是一个老农冒充的。

    “万岁,现在耕地,是这个流程。有牛马的,需要一个人牵引,然后一个人抚犁,后面一个人点种,两个人培土,两到三人施粪,一个人拖拽滚子压实,如此,两头牛,最少九个人,却只一日最多耕作五六亩地。”

    崇祯不懂耕地,但被赵兴一解释,立刻恍然,深深感叹:“真是粒粒皆辛苦啊。”

    “所以百姓一家不能耕作,得多家合作,结果往往误了农时造成减产或者是颗粒无收。”然后指着榜眼的这幅图纸道:“而这个加了一个种子斗,后面挂上刮土器,再加一个石碾子的犁杖,却可以将点种的,培土的,和压实土的四人减掉,如此,一家五口一头牛,孩子牵牛,老爹抚犁,汉子媳妇施肥,婆婆田间送饭,就可以完成耕作,同时,臣问过榜眼范除化,他说,因为他还改宽犁华为窄华,让牛马更省力,工作效率是原先的三倍。也就是说,原本一日三五亩,现在可以耕作十多亩。本来可能耽误的农时墒情,现在可以抢墒情几日内就播种好,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