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重生的皮岛-《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2/3)页
最爱记住仇恨的是这些朴实的将士军民,但最宽宏的也是这群最淳朴的百姓。
时间紧迫,修建的事情还多,于是他留下了一万两银子,选派了一个工头,招募人手,继续修缮毛公祠。嘱咐他们,一定要将这座祠堂建设的大气上档次。然后就开始忙别的了。这成为皮岛第一批以工代赈的难民。
就在这同时,赵兴第一时间雇请民夫,清理了荒草多高的原先皮岛码头,这又雇请了大批的劳力苦力,让他们获取了稳定的粮食收入。
至于儿童和老人,没有关系,儿童可以清理杂草,老人可以打扫场地。残疾人也无所谓,给大家送水做饭,总之,都能被赵兴想出办法,给一份活命的工钱。
第一时间将布帛棉花,分发到妇女的手中,开始给将士们缝制军装,第一时间招募大量的劳力,开始打造盔甲刀枪,第一时间,招募将士。
好在,东江镇大部分都是男丁青壮,因为能从辽东逃到皮岛的,也只能是大部分壮丁,老弱,都已经死难在了半路了。
至于工钱,赵兴以粮食为主,而且是先赊欠后顶工钱的办法,第一时间发放,所以,在晚上的时候,整个皮岛上的地窝子茅草棚子里,都开始有袅袅炊烟升起——皮岛,活了。
就在皮岛码头热火朝天的扩建休整的时候,一群操着西北口音的商贩,登上了皮岛码头,在缴纳了第一笔码头人力工钱之后,将一批烈酒卖给了刘光祚的弟弟,被赵兴保举任命的东江镇知府刘光之,然后刘光之立刻组织商队,马不停蹄的贩卖到了后金。
这样纯正的烈酒,一入后金,立刻受到了追捧,最终在满街酒鬼增多的时候,达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于是,赵兴不得不紧急让西北源源不断的将烈酒进来,只是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就让西北的酒售卖一空,而东江镇也大赚了一笔笔银子。
而跟随郑宏达到达皮岛的其他海商,也在皮岛的码头靠岸,他们在缴纳了一点不多的停靠费之后,卸货的,雇请苦力,不卸货的,船员们也上岸做短暂的休息,补充粮食蔬菜淡水,为即将的沿朝鲜半岛海岸线,向南,最终到达日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