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赏与罚-《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2/3)页

    王大壮等十兄弟,加封游击,都外放成为宣大,蓟州遵化,蓟镇等北地总兵。这是朝廷开始加强北方的防御了,他们可不希望再被皇太极来这么一回,很吓人滴。

    王尽忠赵何王胜林和贺人龙,也都升任游击将军总兵,回西北由孙传庭安排。

    满桂没有如历史上战死,在孙承宗的提议下,调进辽东体系,加封辽东经略,如此,辽东再次恢复了蓟辽督师,辽东巡抚,辽东经略三架马车互相制衡的局面。再也不会再出一个袁崇焕这种大权独揽的人了。

    至于重头戏,也是功劳最大的赵兴,皇上和内阁商量了再商量之后,他们一致的认为,其实吧,在这次大战中,赵兴没有功劳,因为,永定门一战,主帅是满桂,赵兴不过是看热闹的,抢占遵化的是洪承畴的队伍,赵兴不过是跟着旅游的。城外两次大战,是张之及主导,是王尽忠的指挥,是贺人龙冲锋陷阵的。死守遵化,你赵兴连个热闹都没看,跑城外去了。死守蓟州,那是他两个夫人的功劳,和赵兴一毛钱关系都没有。死守通州,似乎是保定巡抚解经传、御史方大任、总兵杨国栋的事。

    而他在京城的种种做为,其实,其实都是他锦衣卫职责所在,份内之事,不做才是他的错。

    纵观全局,哪里都有赵兴,但赵兴在哪里都好像是打酱油的存在,就是一个路人甲。

    斩杀多尔衮,这个算吧,但是后来据报。多尔衮是自杀的,这样看来,赵兴似乎还有冒功的嫌疑。

    好吧,不管怎么说,赵兴出现在所有的战场打酱油,没功劳也有苦劳不是,酬劳其苦,是苦吧。那就将赵兴正式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使。其实要不人家也是了,不过这次是被内阁认可的了。

    其实,这就是上到皇上,下到百官,都不想封赏赵兴。他太年轻了,按照大家的意思是,封赏太大,提升太快,对他不好。按照这个封建社会的意思,这是一个老年政治的局面,你一个小年轻就登上高位,你是在找死,我们是对你不负责任,这样的安排是对你的爱护。

    而深藏内里的是,以文官为代表的内阁认为,赵兴是锦衣卫的人,是人憎人恨的,和官员集团根本就不在一个裤子里。那么大的功劳,如果真的按照实际状况封赏,那就水到渠成的封赏出一个实际的军权或者是政权合一的权臣。大明不需要权臣,哪怕如张居正于谦那样正值的能臣,也必须弄死。

    所以,那还了得?不行,绝对不能让一个锦衣卫的混蛋捞过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