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2章 目的-《在莽新造反的日子》


    第(3/3)页

    臣赞成此事。

    铫期和冯异调遣郡卫,若是为此。

    那臣什么要求也没有。”

    王堂和杨音听到这话,对视了一眼,苦笑了一声,也准备表态。

    但鱼禾却率先开口,“那倒不用,有什么有利于地方的要求,你尽管提。”

    说到此处,鱼禾看了眼王堂和杨音,对他们三个人道:“有有利于地方的要求,你们就不要有所顾忌,只管上奏。

    我只要确认可行,就一定会答应。

    你们不用借着别人犯错的时候,才向我提出这些要求。”

    王堂和杨音赶忙拱手道:“臣知道了……”

    冯英沉吟了一下,苦笑着道:“是臣肤浅了。那臣就不客套了。臣希望主公能效法交趾三郡在荆州四郡也开设学宫,招募读书人。

    此外,臣还希望主公能允许各地官员举各地孝廉入仕。”

    鱼禾思量着道:“前者我可以答应你,后者再论……”

    冯英愕然的道:“主公不赞成举孝廉入仕,那主公麾下以后如何选仕?”

    鱼禾当然不赞成举孝廉入仕。

    举孝廉入仕,举荐权掌握在地方的官员手里。

    地方官员能举荐谁?

    不是豪强子弟,那就是自家子弟。

    即便是定下不允许举荐自家子弟的规矩,官员们也能通过政治手段,让别人帮忙举荐。

    如此一来,所有的官吏几乎都会被豪强和官员们把持。

    寒门永无出头之日。

    而且,举孝廉还有一个弊端。

    那就是一些足够孝顺,足够清廉的人,有可能不识字。

    让这种人出仕,那就是祸害百姓。

    鱼禾坚决不能看到这种情况发生。

    至于鱼禾以后如何选仕,鱼禾自己心里有办法。

    但是现在不能说,因为现在还在创业阶段。

    现在将此事定下,很容易影响他以后逐鹿天下。

    鱼禾笑着道:“我不是不赞成举孝廉,我只是觉得举孝廉有弊端。如何解决这个弊端,我还没想好。所以选仕的事情就暂且不论。”

    冯英有些傻眼。

    王堂迟疑着道:“主公,举孝廉乃是前汉、大新皆选用的选仕的办法,臣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啊。”

    鱼禾瞥了王堂一眼,笑着道:“所以啊,前汉,大新,皆有目不识丁的官员。”

    冯英和王堂一愣。

    鱼禾又道:“朝廷的政令,一直都是以文书传递。一个目不识丁的官员,如何解读朝廷的文书?解读不了朝廷的文书,如何推行朝廷的政令?

    推行不了朝廷的政令,要他作什么?

    白养着他?”

    顿了一下,鱼禾继续道:“白养着他,我倒是不介意。毕竟纯孝廉洁的人值得供养。可让他占着官位,却什么也做不了,任由百姓自顾死活。

    那就是尸位素餐。

    对百姓们毫无益处。”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