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借势-《全能神医》


    第(2/3)页

    吉娜所需要记住的,则是这家属于她的,并不存在的私人心理诊疗所的履历。

    其实,吉娜也并没有什么需要记住的,因为资料只是这样显示,其工作经历是与病人有关的,而对于病人的隐私,每一个医生都是需要严格保密的。

    “没想到,最终的方案会是这样。”吉娜看着陈坚,笑着说道:“可以说,这次是借了你的势,如果没有你的话,这次的方案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

    陈坚无奈的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吉娜的话已经表明,他们两个接的电话,被告知的信息是一样的,那就是他们这次过去,是以学术交流的形式过去。

    最关键的是,这个学术交流,是跟那边的一家私人中医诊所进行的,是这家私人中医诊所的医生,力主邀请陈坚过去的,而吉娜会被邀请,是因为陈坚此时正接受了著名心理医生吉娜的邀请,两人正在进行中医与心理疾病治疗方面的学术探究。

    “话不是这么说。”陈坚回答道:“没有我,这样的方案也一定是可行的,这个方案的可行之处,其实是借了中医的势,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中医在瑞士发展的不错。”

    瑞士医疗保险制度比较完善,起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早在一八九零年,瑞士已将医疗和事故保险写入了宪法,从一九一二年起,瑞士就陆续颁发了有关医疗和事故保险方面的专项法规。

    中医也被瑞士列入医疗保险制度,也正是中医被列入医疗保险制度之日起,瑞士的中医医院也如同雨后春笋般越发蓬勃发展,瑞士引进大量的中医医生赴瑞士工作,开创了欧洲乃至世界大规模引入中医治疗的先河。

    瑞士作为西方国家,有着与其他西方国家一样的体制和管理模式。

    瑞士的土地是私有化的,包括医疗、卫生、金融、通讯等均有很大程度的私有化。

    因此,瑞士中医院的性质一般都是由当地瑞士人独资、合资、瑞士投资、股份制等性质,但无论哪种性质的中医院,也无论中医院规模有多大,瑞士法律规定,其法人必须是瑞士本国人,负责人与投资人之一也必须有瑞士本国人才能开设中医院。

    这家邀请陈坚和吉娜过去进行学术交流的私人中医院,就是当地人独资的,他会递交这样的申请,并且这么快就会被通过,就是源于陈坚治愈植物人,以及两次医术比试的新闻,闹到了国际上,被所有中医行业的人所关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