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炸膛-《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页

      就连勒克德浑最靠近北侧的亲卫中,亦有两人载落马下,捂着鲜血淋漓的伤口满地打滚,却是被崩飞的碎片或石子所伤。

      勒克德浑气得脸色煞白,没想到被他寄予厚望的“神兵利器”连明军的毛还都没伤到一根,却先在他自己后院“开胡”了。

      以刚才的摆放大炮处为圆心,周围二十丈内的士卒无一幸免,至少死了三四百人。勒克德浑忽而心中一凛,方才自己若是凑得再近些,怕是也性命不保。

      “蔡士英这个混账东西!”他咬牙切齿道,“老子回去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实则这也不能全怪蔡士英,以十七世纪的铸造水平,想要造出堪用的六角旋膛炮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便是到了十九世纪,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都不敢保证这种炮绝对可靠。

      只是汤若望在蔡士英面前将这种新发明吹上了天,后者便向多尔衮及勒克德浑等人极力推荐这种新炮,并从朝廷的铸炮银子中狠捞了一笔。

      然而汤若望那边开始铸造之后,却发现进展极不顺利,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铸出的炮九成以上不是有裂纹就是管壁不够匀称。要知道,这种炮的炮弹和炮管内壁摩擦力极大,只要有一点儿不精准,莫说开炮,甚至炮弹根本就装不进炮膛里去。

      但汤若望却不知道铸六角旋膛炮需要的技术水准已远远超出了他的极限,仍是中邪一般拼命改进工艺,并调集了上千炮匠和四千多劳力大量试制。说来也算他“运气好”,因为铸造的基数太大,机缘巧合下竟还真有四门看起来没有缺陷的大炮被造了出来。

      蔡士英闻讯大喜,只简单令人试射了几炮,见到真的一炮射出四里多远,又因勒克德浑催得紧,立刻便装车给送去了江南。

      但实际上这种炮在后世是用精钢制造的,从而可以保证多次发射之后炮管依旧稳定。而朱琳渼的图纸上可没有标注炮身材料,汤若望便想当然地用了眼下这个时代最好的铸炮材料——青铜。青铜延展性好,可以承受更高的膛压,却没有刚性,容易变形。

      是以经过蔡士英试射的那几炮之后,炮管已产生了微小的形变,虽然肉眼看不出来,但对于需要非常精密的六角旋膛炮来说,却足以使炮弹和炮膛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数倍!

      正好便到了勒克德浑在阵前首次开炮,其中一门炮的折角处再也承受不住高达300MPa以上的恐怖膛压,华丽丽地炸了。

      其实就算这一炮没事儿,这种“土法粗制”的新式大炮也绝顶不过下一次发射。

      勒克德浑脸色阴沉地望着乱作一团的清军士卒,这幸好是在后队,若是在阵前来这么一下,明军趁乱掩杀而来,搞不好大军立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