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一遇风云-《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3/3)页

    “陈米也没处换,”归有光道:“大户把持苏州、常州、松江所有的粮食,连陈米都不售。”

    “我知道他们有个粮油协会,以陆氏为首,”陈惇道:“陆氏不发话,谁也不敢给官府卖米,也都等着粮价上涨。但我就不信这陆氏能一手遮天,一户人家中的俩兄弟,尚且生有异心,何况那么多的粮商大户,总有人不和陆氏一条心的,他们只是慑于陆氏的威胁罢了。”

    而且陈惇还并不打算从常规渠道购买陈米。

    常州府的江阴、无锡两县,忽然拉来了大批粮食。

    “新米换陈米,”卸货的人大喊道:“一斤换三斤,童叟无欺,欲购从速——”

    “今年夏粮还未上市呢,”许多人围凑过来:“哪儿来的新米?”

    “要真是今年夏天的新米,那就一斤换五斤了,”陈惇跳下货车:“这是去岁常熟的大米,粒粒饱满,清香扑鼻,一斤换三斤陈米,这个买卖划算吧。”

    “而且现在,苏州米价大涨,”陈惇道:“一百斤这样的米,要三两三的银子,而陈米价格只涨了六分……”

    他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最先按捺不住,道:“你们收多少,我家有陈米,但只有二升,收不收?”

    “收啊,别说是二升,就是二合也收,”陈惇一把解开米袋,任由百花花的大米倾泻而下:“多少都要。”

    ……

    “走一路收一路,”陪着陈惇来常州的苏州小吏擦着汗道:“已经售出六万石,换了十八万石陈米了。”

    “仔细挑拣过了吧,”陈惇道:“陈米是要能吃的,不是腐米。”

    “都能吃,决计没问题,”这小吏道:“其实普通百姓家都舍不得吃新米,都吃的是陈米,也自有一套贮存办法,没有检查到发霉的。”

    陈惇点点头,“有人逼着我们高价买米,算准了我们最后走投无路所以有恃无恐,一天一个价地涨着,就等我们就范了。”

    苏州粮店即使施行限量,两万石粮食也很快就卖光了,所有人都相信官府坚持不了多久了,苏州城马上就会断粮,因此粮价就像是滚雪球一样,一下子从陈惇离开时候的三两三,涨到了五两六,并且涨势强劲,丝毫没有放缓的意思。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