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时候,杨子铭道:“夫子在经中曾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在这里,提到了两种修道修文的路径。” “一者是‘自诚明’,是以率性而修,天赋禀善,自然而然。” “再者是‘自明诚’,修道而成德,重在后天的修持精进。” “如是者,何为修道,何为修文,便是由教而成德。” 杨子铭喝了口水,道:“各位,适才说的这些,诸位可有不解之处。” 他其实是问坐在近前的文人,想不到,后面却有人“噌”的蹦出来。 那人本站在大后排,这一跃,直接从后排跃到了台上。 看这份收发自如的脚劲,至少也是一位武宗。 杨子铭都吓了一跳,笑着问道:“这位兄台,不知你有何不解之处?” 那人穿着靛蓝的直裰,一张脸还算斯文秀气,乍一看有点文质彬彬的。 可是,他又大敞着怀,露出半身结实的肌肉,显得有些浪荡。 他抱拳道:“我有一问。” “武道、文道,妖魔鬼道,皆以道称之。” “我想问,这‘道’,究竟是什么?” 杨子铭沉吟片刻,道:“‘道’者,字义为道路,也可引申为规律。” “与天相应为天道,与人相应为人道。” “由是观之,文道应文,武道应武而已。” 那人点点头,道:“果然有些意思。” “那若是这么说,无论是修文还是修武,都是小道而已,并非天地之大道了?” 杨子铭愣住。 这人说的有些绕口,但是隐隐又颇有深意,他竟然答不上来了。 他沉吟半晌,道:“我下面所说,是我个人所见。” “我以为,天地之本根,在一个‘仁’”字,此亦是我文道之本。” “我想,若秉持人心善性,无论所修为何,当为大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