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百姓心服-《文道祖师爷》


    第(2/3)页

      这一番,可说是叫封西的文人大大扬眉吐气了一番。

      作威作福数十年的都督府,居然被当着一众文人的面打脸。

      杨子铭朗声道:“诸位文子,诸位百姓,省府大人即时讲学。”

      “欲要旁听者,速来一旁。”

      街头的百姓们互相瞧了瞧,终于有胆大的尝试着走了过来。

      其实,都督府的聂立和聂鹏都被拿下了,又岂会再有人从中作梗。

      有人带头,旁人互相瞧瞧,也都忍不住走了出来。

      省府门前,被层层人群围拢起来。

      一时间,人声鼎沸,熙熙攘攘。

      杨子铭朗声道:“肃静——”

      人群的声音渐渐压下去,都好奇的看向省府,不知道省府要讲些什么。

      殷明道:“看诸文子议论颇多,似有疑问。”

      “若要提问者,可以举手示意。”

      殷明话音甫一落下,立时有不少文人举起手来。

      一旁的百姓们,都是第一次来听教,却还没反应过来。

      殷明看向一旁:“子铭。”

      杨子铭会意,点了一个文人的名字,正是刘骥。

      刘骥兴奋的站起身,欠身问道:“适才学生曾见,孙捕头明明不敌聂……聂立。”

      “省府大人为孙捕头写了一个字,说一句话,他便能反败为胜。”

      “学生心中疑惑,不知其中真义,向大人请教。”

      殷明点点头,道:“我书其者,‘义’也。”

      “义者,是羞恶之端,为人四端之一,亦是我日前所讲《孟子》一书的核心之一。”

      “孙捕头本不逊于罪人,只是心有顾虑,是以不敌。”

      “我提醒他‘义’之一字,指的是所谓天下合宜之理。”

      “他既知羞恶,又知合宜,是为理直,理直则气壮。”

      “两者相争,勇者强之,直者胜之……”

      刘骥听闻一席话,顿觉犹如醍醐灌顶之感。

      只是,这道理说来简单,若非他文道修为深厚,又岂能立时点醒孙明功。

      接下来,殷明一一为诸多文人和百姓解答。

      他所答者,也是对症下药。

      文人之疑,他多从理上讲解,联系到经文之中。

      百姓询问,他则深入浅出,把至深之理,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一来,百姓们也都纷纷露出了敬佩之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