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课堂-《归原》


    第(2/3)页

    不得不承认,这副教授讲课很有一套,口若悬河只是基础,禾国开放几十年来许多激动人心的故事,他能够结合理论生动有趣的描述出来,诸多典例在课堂理论知识之下有画龙点睛之妙用。

    就连张知北这个清华本硕毕业的高材生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有了私下和这副教授结交的想法,如果能够在奕大这样的高等学府认识一些有能力有见识的学院派教授学者,他未必不会动点挖墙脚的心思。

    真正的人才,在哪儿都不会缺饭吃。

    距离下课还有二十分钟,副教授准时而又恰到好处的掐断了讲课内容。

    “好了,各位,今天的课业到此为止,现在开始我们的重头戏,《论禾国精英和欧美精英的养成》,那位同学有兴趣第一个发言?”副教授扫视了全场一圈,没人站出来。

    等了一会儿,副教授无奈道:“各位帅哥靓女,给个面子,我站在台上没人搭理是很尴尬的...”

    他有意无意看向韩之琪,不过这位女同学今天的状态似乎不太对劲,总是在发呆走神。

    沉默片刻,他说道:“我设置这样一个开放讨论的环节,就是想培养大家独立思考和勇于批判的习惯...既然这样,那我先说点我的想法,算是抛砖引玉,然后大家各抒己见,如何?”

    说完他不再管大家有没有回应,开始了自己的论述:“不知道在座同学有多少人知道‘钱学森之问’?”

    大概也没指望这群学生有人回答,他自答说道:“‘钱学森之问’,出自我国伟大的已故科学家钱学森钱老,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为什么我们大力推行教育改革几十年,为什么我们的经济腾飞了几十年,却一直没能培养出真正顶尖的人才?”

    他双手轻轻放在讲台上,又推了一下眼镜,认真说道:“我的答案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信仰出了问题...各位是不是觉得,我的话题起得太大,答案太笼统?不妨往下听。

    从两百年前的清末侵略战争开始,我们落后,挨打,我们穷了两百年,穷怕了。而最近几十年,我们又富了。我们用四十年的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四百年的发展历程,钱包鼓起来了,但是我们的精神,没有跟上,还处于那个贫瘠的年代。

    我们没了精神,所以缺乏了信仰,由此,功利主义开始盛行。

    几年前,北大教授钱理群先生提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的说法:‘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十安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民间现在有个很流行的说法,我们最顶尖的两大学府,清北一直在为西方发达国家培养高端人才,这个说法我不止一次在同学那里听到过,甚至还有一些老师教授,大都义愤填膺。
    第(2/3)页